专题文章 |乘风破浪、勇往直前:驱动全球经济的

日期:2025-10-19 12:14 浏览: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题:乘风破浪、勇往直前:驱动全球经济的“中国动力”。 新华社记者 邓茜 严杰 陈思达 金秋标志着“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经济历经风雨、奋勇前行,不仅迎来了新的收获期,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期待。 五年来,国际形势快速变化,多重挑战困扰世界。过去的五年也是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五年。多国官员表示,中国经济增速远高于全球水平,继续发挥世界经济重要驱动力作用,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为各国提供重要发展机遇,以治理智慧和经验推动世界经济之船越走越远。 乘风破浪,成为全球增长引擎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一个仓库里,工作人员正忙着对产品进行分类、扫码和包装。作为第一家进入非洲互联网和电商行业的中国企业,Kirimor已成为东非领先的电商平台。在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等国家拥有大型海外仓库。助力直播,提高物流效率,激发地方经济活力和潜力。 2024年8月29日,工作人员在机房工作。贵安超算中心数据采集。新华社记者刘旭 供图 这是中国数字经济带动其他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过去五年,中国扩大了国际贸易投资、实体经济、新兴产业等领域互利合作,不断为世界经济注入动力、促进增长。 “尽管面临复杂困难的国际形势,中国始终是世界经济的重要推动力。”埃及阿拉伯研究中心顾问阿布·伯克尔·迪布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兴奋地说。 五年来,在国际形势持续动荡、逆全球化抬头、生产供应链多重冲击的背景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分别增长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年,先后突破30万亿元三大水平。 2024年将突破134万亿元,年均增长5.5%。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显着高于世界平均水平3.7%。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年均在30%左右,是稳定的能源来源。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首席经济学家梁国勇表示,“十四五”期间,中国进出口较“十三五”期间大幅增长,已成为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国进口市场的扩大、利用外资的扩大、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的增加,极大促进了国际经贸交流和务实合作。 不仅如此,越来越多有中国参与的项目正在世界各地上线。喀麦隆克里比深水港二期项目进一步激发了该地区经济活力,科威特Azur炼油厂显着提高了该国炼油能力,哈萨克斯坦中亚最大风电场Xanatas 100兆瓦风电项目和中巴经济走廊首个水电投资项目Qalot水电站,显着缓解了当地能源短缺问题。中国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一砖一瓦”夯实了经济发展的持久基础。 2025年5月9日,一艘货船停靠在喀麦隆克里比深水港第二码头(航拍图)。新华社发(科普索提供) “中国给全球经济带来了重要的确定性和动力。”老挝国家工商会副会长塔农·辛格表示,中国通过完整的产业体系和高效的供应链,有效保持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顺畅运转。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我们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促进互利共赢的跨境投资,解决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瓶颈,推进中老铁路、中欧铁路等互联互通项目,重构亚欧经济版图,大幅降低全球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 如今,中国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吸引外资和投资名列前茅。共建“一带一路”作为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深入人心。 以创新驱动,塑造产业生态未来 “中国是我们最重要的创新中心之一,中国研发团队在我们的全球研发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创新活力、研发人才和合作效益是集团全球战略的基础。”“中国是我们的第二故乡。” 2025年4月23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主题为“创新,实现共赢未来”。参观者驻足欣赏梅赛德斯-奔驰全球首款纯电动长轴距CLA。新华社记者 方喆 供图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局主席卡伦森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深刻理解中国的创新能力及其对集团的重要性。他表示,集团在中国的发展成就远远超出了销量和市场份额。中国充满活力和创新的汽车生态系统已成为全球研发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建设现代经济体系。 “十四五”期间,中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从全球制造中心转变为全球创新中心,为全球经济发展作出了更大贡献。 近五年来,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加速巩固。规制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十三五”末增长42%。 “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18%。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50万家,比2020年增长83%。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上升至世界第十位。去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0万辆,连续十年产销量世界第一。 在保护主义干扰全球创新之际在创新环境方面,中国开放的创新环境让很多市场主体“用脚投票”。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取得了指数级增长,并将继续如此。为世界带来成果和红利。 “宝马计划在2028年推出氢燃料电池车型,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发正在取得巨大进展,我们希望推动氢燃料电池技术在乘用车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泽对未来有着远大的愿景。 “中国已成为世界产业转型的重要‘引擎’。”中欧数字合作伙伴关系主席路易吉·甘巴德拉表示,过去五年,我们见证了中国不断从“世界工厂”向全球创新中心转变。它还表明,当规模、速度和战略规划结合在一起时,中国将成为推动全球变革的强大力量。 时间这是2025年9月10日拍摄的位于库布其沙漠的鄂尔多斯市大拉特旗的光伏电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子鹏 供图 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经济学教授汉弗莱·莫希认为,中国不断降低新技术的“进入门槛”,提高太阳能、储能、电动汽车等技术的性价比,实现了真正的“绿色升级”。与此同时,中国拥有无处不在的数字化工具,通过跨境电商、平板电脑、物流平台等拉近中小企业与全球市场的距离。 科学规划为我国经济治理提供实践 中国高铁里程占全球高铁总里程70%以上,新增工业机器人占全球50%以上,新能源专利数量占全球40%以上……所有这些成就都需要长远的战略眼光、持续的社会动员和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 这是2025年9月23日在上海举行的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拍摄的一大群工业机器人产品。摄影:新华社记者 方喆 科学制定并持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国推进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治理手段。这是中国独有的。这也是一种制度优势,为各国在混乱的世界中发展经济提供了中国智慧。 70年来,中国实施了14个五年规划(计划),今年将制定“十五五”规划。多位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这些举措让中国经济主动适应市场周期,持续带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与许多国家政策的碎片化、短期性不同,中国的五年规划确保了政策的前瞻性连贯性,这是实现长期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肯尼亚国际关系专家卡文斯·阿迪亚认为,五年规划体现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独特优势。 多次访华的马来西亚智库INS区域战略研究所代理所长陈家兴表示,中国制度化的前瞻性经济发展规划实现了短期目标与长期愿景的良性衔接,体现了先进的战略协调能力和治理智慧,增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可持续性。 2025年10月14日,江苏连云港港东港分码头,大批汽车整装待发(无人机照片)。发表于新华社发(王春 摄) 俄罗斯经济学家尼基塔·斯捷潘诺夫认为,中国的五年规划将为全球经济治理和国际经济合作提供有效借鉴。他非常有战略眼光并且积极主动。不仅可以有效调动不同部门、地区的资源,促进各项政策的协调和落实,而且可以通过调整发展战略主动适应全球经济格局的新变化。 白俄罗斯《新经济》杂志主编萨耶维奇表示:“中国的战略计划是一项行动方针,给国家带来了真正的、重大的积极变化。” “我坚信,‘十五五’规划一定会让国家更加富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幸福。”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